存款搬家了吗?—— 从数据结构看资金流向变化
日期:2025-09-15 14:30:16 / 人气:5
近期,“存款搬家” 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所谓存款搬家,核心是指个人将原本存入银行的资金转出,投向股票、银行理财产品、公募基金等金融领域。从资金统计逻辑来看,个人资金转入证券账户炒股会形成非银金融存款,申购资管产品后,产品在托管行的存款同样计入非银金融存款。因此,存款搬家最直接的表现,是个人零售存款向非银金融存款的转换,考察这一现象的关键,在于观察全国存款总量中的结构变化。
一、考察存款搬家的核心原则:聚焦增量,简化干扰
在分析存款搬家时,有两个核心原则需要明确,这能帮助我们更精准地捕捉资金动向:
- 优先使用 “增量” 而非 “增长率”:增量能直观反映当期资金的实际变化规模,而增长率易受基数影响(例如基数过低时,小幅增量可能导致高增长率,反之则可能掩盖真实变化),无法准确体现资金流动的真实情况。
- 暂忽略一级市场投资对非银存款的分流:个人资金转入证券账户后若参与新股申购,或资管产品投资企业股票 / 债券,资金会转化为企业存款。但现实中,二级市场投资占比极高,一级市场(如新股、新债发行)的资金分流规模较小,可暂时忽略;若需精确统计,补充采集新股、新债发行数据即可。
基于此,我们直接从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结构入手,结合央行披露的数据展开分析 —— 截至 2025 年 7 月末,我国 M2 总规模达 330 万亿元,其内部结构的变化是判断存款是否搬家的核心依据。
二、历史趋势:前几年的 “存款个人化、定期化” 现象
要理解当前是否存在存款搬家,需先回顾 2018 年以来的 M2 结构演变,这能帮助我们识别 “正常趋势” 与 “异常变化”:
从时间序列数据来看,最显著的特征是企业活期存款占比下降,个人存款占比同步上升,其他细项(如单位定期存款、非银金融存款)占比变化不大。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个人对未来消费、投资意愿的走弱:大量个人领到工资后未用于支出,而是沉淀为个人存款,形成了 “收入→存款” 的单一循环。
进一步拆分个人存款的 “活期 / 定期” 结构(需通过《存款类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与《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口径调整估算),可发现更细致的趋势:
- 单位定期存款、非银金融存款占比基本稳定;
- 个人活期存款、单位活期存款占比持续下降;
- 个人定期及其他存款占比显著上升。
这便是前几年典型的 “个人存款定期化” 现象 —— 即便个人活期存款、单位活期存款的绝对值仍在正常增长(仅增速低于 M2 整体),但个人更倾向于将 “非日常结算资金” 存入定期,反映出对未来的谨慎态度。需特别说明的是,2024 年上半年单位活期存款曾出现一轮急跌,这是 “取缔手工补息” 政策带来的一次性影响,2024 年底已恢复正常增长,并非存款搬家的信号。
三、当前信号:2024 年 9 月后,存款搬家初现迹象
2024 年 9 月起,资本市场逐步回暖,2025 年股市表现进一步向好,个人投资理财意愿开始回升。从 M2 结构的增量数据(单位:万亿元)中,我们能清晰看到存款搬家的初步迹象:
- 个人定期存款增量回落:2023 年个人定期存款增量达 16 万亿元的 “天量”,2024 年增量明显下降,2025 年 1-7 月增量继续回落(单位定期存款趋势类似,仅金额规模较小);
- 非银金融存款增量显著提升:2023 年非银金融存款增量为 2.29 万亿元,2024 年回升至 3.11 万亿元,2025 年前 7 个月已增至 5.16 万亿元。
这两组数据的对比清晰表明:部分原本可能存入定期的新增资金,已转向金融投资(如炒股、买理财),推动非银金融存款增长。但需注意的是,目前的 “存款搬家” 仍处于 “增量调整” 阶段 —— 个人定期存款的增量仍为各类存款中最高,说明存量定期存款尚未大规模转出,仅 “新增财富中用于投资的比例上升”,“个人存款定期化” 现象有所缓解,但未完全逆转。
四、高频验证:月度数据的干扰与参考价值
若想更及时地跟踪存款搬家动态,可参考 2025 年各月度存款细项增量数据,但需警惕其干扰因素较多,信息含量有限:
- 季度末效应:银行常在季度末发放短期贷款冲任务,导致企业存款短期大增,下季度初又因还款回落,造成单位活期存款 “大起大落”;
- 年初资金回笼:个人年初(如春节前)常因奖金发放、货款清收形成大量增量存款,且多转为定期;
- 理财到期波动:季度末部分银行安排理财产品集中到期,资金从非银金融存款转回个人活期存款,下季度初又因新购理财流回非银账户。
因此,月度数据仅适合 “高频跟踪短期波动”,难以据此判断长期趋势,核心仍需依赖季度或半年度的 M2 结构增量数据。
五、结论:存款搬家初现,但信心恢复仍需观察
综合以上分析,当前存款搬家的特征可总结为:
- 已出现明确迹象:2024 年 9 月后,非银金融存款增量大幅上升,个人定期存款增量回落,表明新增资金开始从定期存款转向金融投资,“存款搬家” 初步发生;
- 仍处于 “增量调整” 阶段:存量定期存款尚未大规模转出,个人定期存款仍是增量最高的存款类型,说明个人对未来的信心虽有恢复,但仍偏谨慎;
- 信心完全恢复的信号待观察:若未来出现 “存款对公化(资金从个人存款转向企业存款)、活期化(定期存款转向活期存款)”,甚至 “个人定期存款增量为负(存量定期被取出用于消费或投资)”,才意味着消费、实体投资等实体经济行为真正回暖,信心恢复进入新阶段。
需特别提醒的是,本文仅为金融业研究方法探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具体投资决策需结合个人风险承受能力与市场实际情况综合判断。
作者:门徒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存款搬家了吗?—— 从数据结构看...09-15
- 菜鸟 CEO 万霖:拆解物流行业...09-15
- 三菱与三井:日本经济双雄的百年...09-15
- AI闯入文娱:创作者的“荒蛮故事...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