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摩托的东南亚:“油改电” 风潮下的出海新机遇
日期:2025-07-25 10:52:30 / 人气:16

如果你在东南亚的大城市体验过 Grab 叫摩托车,就会明白两轮摩托在当地的重要性。在雅加达、胡志明市、曼谷等 “堵城”,摩托车是穿越拥堵的利器,更是普通家庭的 “标配” 交通工具。如今,这片摩托车保有量极高的市场,正刮起一股 “油改电” 的风潮,为中国企业出海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两轮王国:东南亚的摩托依赖症
东南亚是名副其实的 “两轮摩托天下”。数据显示,2020 年东南亚地区摩托车注册量已达 2.36 亿辆,2008 - 2020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7.1%。在柬埔寨、印尼、老挝、缅甸等国家,摩托车占机动车注册量的比例均超过 70%,家庭渗透率更是位居全球前列 —— 越南达 90%,老挝 89%,印尼 85%,前三名被东南亚国家包揽。
长期以来,这片市场被日本车企牢牢占据。本田、雅马哈凭借 “供应链壁垒 + 品牌建设” 的双重优势,成为东南亚的 “国民摩托”。日本车企的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交叉持股,形成封闭稳定的体系,在出海时能整体带动供应链,既降低本地化成本,又保障品质一致性。这种抱团发展、不打价格战的策略,让日本品牌在东南亚市场深耕多年,建立起强大的用户心智。
中国摩托车曾在东南亚有过辉煌时刻。1999 年进入越南市场后,凭借高性价比迅速抢占 80% 的份额,但随后陷入价格战泥潭。过度内卷导致利润耗尽,企业难以维持品质和售后,最终市场份额大幅萎缩。这场失利也让中国企业深刻认识到,在东南亚市场,供应链韧性和品牌价值远比短期价格优势更重要。
政策驱动:“油改电” 浪潮起势
2024 年的东南亚摩托车市场,燃油车仍占主导(96.8%),但电动化转型的信号已十分明确。各国基于环保目标和产业野心,纷纷出台政策推动 “油改电”,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唯一的发达国家,率先明确时间表:2040 年全面淘汰燃油车,以严苛的环保标准引领区域电动化转型。印尼则依托镍资源优势,打出 “矿产 + 政策” 组合拳。通过限制镍资源出口,吸引电动车产业链落地,同时出台扶持政策,目标成为全球电动车产业重要一环。2022 年 G20 峰会期间,印尼以电动接驳车、巴士和密集宣传,彰显对 “绿色出行” 的决心。
泰国选择 “减税 + 补贴” 策略吸引外资。由于本地电动两轮车制造能力、技术储备薄弱,泰国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抢占先机的窗口。越南则因气候承诺加速转型,在 COP26 峰会上承诺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随之叫停煤电项目,提速电动车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法规标准也在酝酿中。
中国机遇:三重红利下的出海窗口
东南亚 “油改电” 风潮,为中国电动两轮车企业带来了市场、政策、资源 “三重红利” 叠加的机遇。国内产业已形成成熟的供应链和技术体系,头部品牌在产品品质、价格竞争力上具备全球优势,而 RCEP 协定更成为出海 “加速器”。
关税优惠方面,印尼对中国电动摩托车整车 15 年内零关税,全散件进口直接从 10% 降为 0%;越南虽未针对电动车给出专项关税优惠,但市场整体增长趋势仍利好中国品牌。政策支持叠加贸易便利,让中国企业能以更具竞争力的成本进入东南亚市场。
现实需求层面,东南亚城镇化推进中,公共交通滞后导致摩托车依赖度居高不下。城市拥堵和环保压力下,电动两轮车成为 “刚需”,而当前燃油车保有量巨大,“油改电” 的替代空间广阔。中国企业在电动两轮车领域的技术积累,恰好匹配东南亚市场对高性价比、耐用性产品的需求。
不过,历史经验也提醒中国企业需规避 “内卷” 陷阱。日本品牌凭借供应链协同和品牌深耕长期占据市场,中国企业应借鉴其稳扎稳打的策略,避免陷入价格战,转而在本地化服务、售后体系和品牌心智建设上发力。例如,针对东南亚湿热气候优化产品耐用性,结合 Grab 等出行平台开发定制车型,或与当地经销商合作完善维修网络。
结语:从 “中国制造” 到 “中国智造” 的突围
东南亚的 “油改电” 浪潮已从政策规划走向实际落地,这片全球最依赖摩托车的市场,正孕育着电动两轮车的黄金增长期。对中国企业而言,这不仅是产品出口的机会,更是建立全球品牌认知的契机。
把握这一波机遇,需要企业兼顾短期市场红利与长期价值建设:既要利用供应链优势快速抢占份额,也要深入理解当地政策、消费习惯和竞争格局,以技术创新和本地化运营构建壁垒。未来,当东南亚街头的 “摩托大军” 中,越来越多出现 “中国智造” 的身影时,中国电动两轮车品牌将真正实现从 “出海” 到 “扎根” 的跨越。
作者:门徒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内蒙古与俄罗斯:地缘纽带下的深...07-25
- 遍地摩托的东南亚:“油改电” 风...07-25
- 特斯拉Q2财报解读:造车承压与A...07-25
- 中国家庭财产分配:照料付出与继...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