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业稳增收:伏兴村脱贫户的“幸福新图景”
日期:2025-10-25 11:55:23 / 人气:7

“要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多渠道挖掘潜力,加强稳岗促就业工作,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中的民生部署,正在基层落地生根。霜降时节,广西南宁市马山县林圩镇伏兴村的雷山农文旅产业园里,麻竹笋长势正旺,57岁的脱贫户覃继棉扛着锄头、背着麻袋,10分钟便从家走到了产业园,开启一天的采挖工作。
“山间竹笋嫩又多,挖了一袋又一袋!”覃继棉哼着小曲,手脚麻利地穿梭在竹园里。他介绍,工钱按斤计算,两毛一斤,不下雨时每天能挖1000斤,收入可观。而就在几年前,他还在广州、深圳等地辗转务工,干着钢筋工、砌砖工等重活,“生活成本高,攒不下多少钱,后来回南宁城里工地干活,生活也不规律,前年生病后更是没了生计着落。”
转机源于村两委的精准帮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派驻伏兴村的工作队员戚海军介绍,村两委定期走访农户时了解到覃继棉的困境,随即“送工上门”。早在2021年,当地致富能手便成立马山县广源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雷山山地发展麻竹种植。“竹笋产业用工量大,从除草、剪枝、施肥到采挖、加工,每个环节都需要人手。”合作社负责人谭俊说,基地每天需人工20人次,每年提供超4000人次务工岗位,“干部当‘红娘’牵线,企业招工和农户增收的需求一拍即合。”
“就近有活干,顾家又挣钱。”康复后的覃继棉决定留村当“弄竹郎”,如今每月能挣4000元,手头渐渐宽裕。2024年,经村两委评估,他的返贫风险已消除。产业兴旺不仅稳住了老覃的收入,还吸引了年轻人回乡。覃继棉的侄儿覃尚满就在基地负责竹笋装载运输、肥料采购等工作,“只要愿意干,家门口就有钱赚,这份工作特别适合我。”
经过数年发展,伏兴村的麻竹笋种植面积从最初600多亩扩至850亩。2024年,当地投资300多万元修建公路,统筹规划雷山农文旅产业园,同步培育1200亩油茶、130亩三华李等产业,形成多元产业格局。2025年,麻竹笋产业基地收成突破150万斤,累计带动近800名脱贫群众增收,联农带农效果显著。
“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我们引导企业招工重点向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倾斜,全力稳住脱贫户就业收入。”戚海军表示,“十五五”谋篇起步阶段,村里将聚焦雷山农文旅产业园升级,计划引进2至3家竹笋、油茶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同时通过园区吸纳、公益性岗位安置、技能培训等方式新增50个就近就业岗位,为群众增收再加力。
不止伏兴村,2025年以来,马山县依托粤桂东西部协作资金等资源,已引导12家企业落地投产,实际到位投资额超1.8亿元,打造产业集群1个、共建产业园区2个、援建帮扶车间8个,让越来越多像覃继棉这样的脱贫户实现“务工不再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
作者:门徒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标价888万,二手平台惊现“卢浮宫...10-25
- 家门口就业稳增收:伏兴村脱贫户...10-25
- 段毅君已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10-25
- 2025年三季度广东金融运行:贷款...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