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成瘾者:不练才痛苦
日期:2025-09-01 20:29:23 / 人气:71

健身并非易事,也并非总是享受,有一群健身上瘾的训练者,他们在健身中痛并快乐着,不健身对他们来说更难以忍受。
健身成瘾:积极与消极的双面
健身成瘾的表现与现状
健身成瘾与其他成瘾相似,训练者沉迷于运动带来的强烈快感和显著成果,可分为积极和消极运动成瘾。积极的运动成瘾能打造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带来自信和新的社交圈子,消极的运动成瘾则可能导致受伤、极端体重减轻和饮食失调等健康问题。
运动成瘾原本不常见,但正变得越来越普遍。研究表明,经常锻炼的人群中运动成瘾率为3% - 7%,运动员人群中为6% - 9%(最高达17%),健身爱好者的运动成瘾率约为6.8%,且健身时长越长,成瘾几率大幅增加。智能设备和线上健身也加剧了健身成瘾,运用健身智能设备的用户运动成瘾比率更高,因为智能化将运动数据化并加入挑战、对比元素,激发用户更高频、卖力地训练。
健身上瘾的本质与影响
加拿大成瘾研究专家Gabor Mate表示,上瘾是对情感痛苦的一种反应,健身上瘾是年轻人对工作压力的一种心理释放,强训练感团课成为年轻人情绪宣泄的方式。互联网普遍宣传的完美身材带来身材焦虑,健身成为对身材缺陷的“对症下药”,但不合理的健身计划可能导致过度训练与饮食失调。
健身成瘾更被看作饮食障碍的补偿症状,学者研究发现39% - 48%饮食障碍患者也承受着健身成瘾的折磨。健身成瘾爱好者中,61.3%在受伤时仍会保持训练,16.1%饱受进食障碍的折磨,这一比例是普通健身者的8倍之多。
积极与消极健身上瘾的区别
健身上瘾与其他上瘾不同,更像是对自律生活、自我要求的反馈,放弃偏执,健身成瘾也可以是积极的。积极的健身上瘾需要较长时间的兴趣培养和高执行力,能带来提升体能、改善身材的生理反馈以及增强信心、减轻焦虑的心理反馈。而消极的健身上瘾过于强调自律与约束,导致为了健身而健身,对心理和身体产生负面作用,如过度训练和饮食失调形成恶性循环。
健身:当代人的痛苦安慰剂
健身的情绪释放作用
健身虽痛苦,但成果足以让人上瘾,成为当代年轻人生活中的安慰剂。打工人带着情绪工作,情绪的压抑和积累需要释放场所,健身成为不二之选。调研表明,拥有更多运动成瘾特征的用户心理压力水平更高,情绪调节在心理压力与运动成瘾之间很重要,男性健身者这一特征更明显,女性情绪调节不当时更易引发心理问题和饮食失调。
高强度团课与身材焦虑
节奏强、强度大、冲击感强的高强度团课成为健身爱好者的情绪释放营,如战绳、药球、拳击等课程,能让训练者宣泄情绪并获得训练爽感,这解释了年轻人偏好高强度团课的原因。身材焦虑是互联网人绕不过的话题,互联网宣传的完美身材带来不科学的健身和减肥方案,导致对身材缺陷零容忍或健身上瘾。健身能精准刺激指定肌肉群,成果直观,相比普拉提等舒缓运动,训练者更容易对健身上瘾。
运动成瘾与自恋人格
运动上瘾或多或少与身材外貌焦虑有关,且与年龄、性别无关。运动成瘾还与自恋人格有关联,自恋人格的各方面特征均与运动成瘾呈正向关系,健身上瘾的爱好者对自己有更严苛的健身、饮食要求,是健身完美主义者和自我欣赏者。
适度健身:健身界的万能通行证
运动成瘾的危害与关联
对完美身材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极端化追求”增加了年轻人的生活焦虑,身材焦虑导致运动成瘾和饮食障碍成为健身界日益普遍的问题。运动成瘾虽未被认定为独立精神障碍,但与厌食症同时出现的情况并不少见。调查显示,健身运动员中健身上瘾比例高达13%,且67%的运动员有饮食障碍症状,甚至6%有较为严重的饮食障碍。非职业健身爱好者在过度训练时严格控制饮食,易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厌食症和其他心理疾病。
调节消极健身成瘾的方法
调节消极的健身成瘾可以通过制定合理、可实现的目标,基于本人体验而非数字;结合其他舒缓的健身项目,如瑜伽、冥想和散步等;培养其他技能转移注意力,如舞蹈;若与厌食症并发,建议寻求专业康复机构进行调整。
对于现代都市健身者来说,健身应是身心释放的活动,要把健身成瘾控制在积极反馈内,以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健康意识提高,竞技运动大众化,运动成瘾和饮食障碍问题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适度健身才是关键。
作者:门徒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标价888万,二手平台惊现“卢浮宫...10-25
- 家门口就业稳增收:伏兴村脱贫户...10-25
- 段毅君已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10-25
- 2025年三季度广东金融运行:贷款...10-25

